威斯尼斯人初五·破五丨新技术、新突破助力血液病患者渡过感染难关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因中国民俗认为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于这一天承担了太多人们的希望与憧憬,所以古代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比如在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串门等。
由于免疫功能受损,许多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感染风险高,尤其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感染是患者能否成功“出仓”的重要一关。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mNGS)、数字PCR检测等诊断技术的应用,各类新型抗细菌、真菌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上市,预防或抢先治疗等理念的普及,很大程度上能够助力患者冲破感染挑战,获得更好的临床预后。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医生,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的副主任冯四洲。在2023年这一年里,我们在血液病感染的诊断,特别是mNGS、数字PCR用于病原微生物的诊断方面,以及新型抗菌药物的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于降低血病患者的感染死亡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心想事成,特别希望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治疗手段,更有效的检查方法,用于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预后。恭祝大家新年快乐,谢谢!
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的孙于谦医生。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面临着依然面临着感染性疾病带来的方方面面问题,除了耐药细菌、真菌带来的威胁以外,病毒感染也成为突出的问题,当然我们也取得了很多的研究进展,包括我们在新的诊断手段和新的治疗药物等,也使得我们的患者得到了更好的救治。
在2024年龙年到来之际,我也祝愿《感染医线》的各位读者朋友们,能够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多的成就,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欢乐,谢谢大家。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是一项覆盖病原谱广的高通量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病病原学诊断具有阳性率高、受到抗菌药物干扰小、覆盖病原广的优势。为优化血液病患者病原mNGS检测适应证及规范报告解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抗感染学组制定了《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血液病患者感染病原诊断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
共识1:感染是血液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当疑似感染发生时,应首先选择传统微生物学检测,仅在特殊情境下谨慎选择病原mNGS检测。
共识2:低危且无明显感染灶的患者,如经抗菌药物治疗≥7d未明显好转可考虑在送检血培养的同时送检外周血标本mNGS;高危患者初始经验性治疗72~96h无效时,推荐送检传统微生物学检测的同时送检血液mNGS。
共识3:疑似BSI患者,在留取血培养标本的同时留取血浆样本,于-80℃暂存;如72h内血培养阴性且抗感染治疗无改善的患者,推荐将留存样本进行mNGS。疑似脓毒症的重症患者,建议送检血培养同时送检血mNGS。
共识4: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首选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送检传统微生物学检测,难以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的患者,可以选择深部痰进行检测,并同时留取标本冻存。如抗感染治疗≥72h感染症状无好转或影像学表现持续加重的患者,建议送检留存标本行mNGS检测。如为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或有快速进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患者,建议同时送检传统微生物学检测及mNGS。
共识5: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推荐脑脊液在送检传统微生物学检测的同时送检mNGS,在流程上建议选择DNA检测,仅在考虑RNA病毒感染时完善RNA检测流程。
共识6:疑似肠道感染患者推荐首选传统微生物学检测,粪便样本病原mNGS 检测可作为补充。疑似腹腔感染,首选感染部位样本送检,如不能获得感染部位样本可选择血液样本送检,但检出性能有限,不作为常规推荐。
共识7:推荐对累及深部或播散性的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在完善感染部位标本传统微生物学检测的同时送检mNGS,如不能获得感染灶局部样本,可选择外周血。
共识8:对于复杂性泌尿系统感染、移植后泌尿系统感染在完善传统微生物学检测后不能获得病原学证据或治疗不佳的患者可尝试尿液mNGS。
共识9:对于病原mNGS检测样本,应首选从感染部位直接采集威斯尼斯人,若无法采集可考虑外周血标本送检。
共识10:致病性明确且罕见定植的微生物,低序列检出也应考虑其为致病菌可能。
共识11:无菌采集获得的样本检出病原,应结合临床考虑致病微生物的可能,但需注意排除定植。
共识12:外周血样本mNGS报告中DNA类病毒检出常见,并非均为感染病原。
共识13:非无菌样本的结果应结合临床、标本类型、传统微生物学检测结果共同判断。
共识14:耐药基因的检出,应在充分考虑基因型与耐药表型对应性的基础上进行判断。
共识15:病原mNGS检测属于定性检测范畴,序列高低不等同于体内病原载量。
节选自: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抗感染学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血液病患者感染病原诊断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中华血液学杂志,2023,44(8):617-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