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医 这件事医生又冲在前仁济医院百余医务人员登记器官捐献
无论是无偿献血还是捐献造血干细胞,以及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医务人员都积极响应,成为最踊跃的职业人群。
“完成登记的同事请举手。好的,我看到心血管外科主任薛松医生登记好了,护理部主任杨艳登记好了……”
9月19日上午,仁济医院的一间会议室里,百余位医护人员举起手机扫描大屏幕上的二维码。扫码进入的界面是“‘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再点击“我愿意支持器官捐献”并完成登记,则意味着登记人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表达了器官捐献的个人意愿。
薛松主任表示,“器官捐献是点亮生命、传递希望的高尚事业。作为心血管外科医生,我非常了解器官捐献对于相关终末期疾病患者的重要意义。我登记捐献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医者不仅要靠技术救死扶伤,更要身体力行带动人们改变对器官捐献的观念,从而帮助更多患者获得生的希望。”
这是“生命接力先锋队”走进仁济医院—“志愿公益,党员先行”主题党日活动暨2020年管理培训班开班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党课上,由中国发展基金会和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联合党支部书记赵洪涛向仁济医院副院长张继东授“生命接力先锋队”队旗。
“生命接力先锋队”是中国发展基金会和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联合党支部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创立的党建品牌项目,旨在通过以党组织联学联建的方式,发挥“党建带共建、党建带群建”作用,推动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器官捐献登记与宣传工作,推进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高质量发展。
仁济医院党委书记夏强,是著名的肝脏外科专家。他表示,领域每年有各种专业培训,但将志愿公益主题党课与专业培训相结合,这是第一次。“将器官捐献志愿公益的主题党课放在仁济医院这样一个在专业领域领先的医院,意义更加不一样。”
据介绍,截至2020年9月19日,上海市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已超38000人,共实现784例人体器官捐献。
其中,在仁济医院实现捐献的有295例,占全市总数的37.6%;仁济医院器官获取组织(OPO)成立七年来捐献例数始终在上海市名列前茅,其中有5年位居全市第一,为上海乃至全国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为此次活动致辞,并为与会党员和培训班学员讲授《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事业》专题党课。
黄洁夫指出,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可谓“十年磨一剑”,克服重重困难,坚定不移推行改革。
曾经,中国来源依靠死囚的做法,受到国际社会的批评。在黄洁夫的主导下,相关部门直面问题,开始建立器官捐献和分配系统,改变移植器官来源。
自2015年1月1日起,中国公民自愿器官捐献成为我国唯一器官合法来源,该规定实施的第一年,我国就实现了2775例公民身后器官捐献,此后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0%左右,到2019年达到5800多例。
黄洁夫在党课上回顾了十多年来推动器官捐献的过程。他表示,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国,只要我们勤奋工作,推进改革,有望在未来两到三年迈向世界第一大国。
他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四个自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传承弘扬大爱精神,带头参与器官捐献工作,推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中发扬光大。
作为肝移植专家,多年来夏强团队通过肝移植手术为终末期肝病患者带去新生。夏强表示:“除了不断提升医者的技术实力,器官的来源也是患者能否得到生命延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对器官捐献需求的感受特别深。通过近年来不断的宣传,器官捐献的数量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目前等待的患者数和器官捐献的数量之间还有着巨大的差距。”
党课上,心血管外科主任薛松宣读倡议书,号召党员、医务工作者积极宣传器官捐献的价值意义,积极争做器官捐献的先锋模范,凝聚合力帮助群众转变传统观念,关心支持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发展,挽救更多器官衰竭患者生命。
“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于2014年3月21日正式上线,是中国第一家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网站。2019年12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与“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正式对接。自该日起,有意愿进行器官捐献的志愿者可以通过仁济医院官方微信直接进入“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数据库进行捐献登记。
仁济医院肝移植连续九年居全国首位,儿童肝移植总数2300余例,超过全国儿童肝移植总量的40%,单中心肝移植完成量连续七年居世界首位。夏强介绍,“仁济医院‘十四五’规划将把重心放在重症、肿瘤、大等领域,特别是要推动肝肾之外的大逐步开展起来。”
在现场登记成为志愿者的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主治医师刘冀东工作已经18年。2002年7月第一天到仁济医院报到上班,他就见到了一位心脏移植病人。
“办完手续,老师带着我熟悉科室环境。走到监护室老师指着一位正在自己吃饭的患者对我说:你知道吗,她昨天刚刚接受了心脏移植。当时我就震惊了!心脏移植后真的可以在另一个人身上跳动着延续生命,这一幕在我眼前真实出现!从此后我对就有了好奇心。” 刘冀东说。
让他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名年轻的女孩。病人患的是“扩张型心肌病”,是种无法逆转的先天性的疾病,因为构成心脏的肌肉无法提供足够的收缩力,病人最终会因反复心衰而死亡。心脏移植是目前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刘医生为病人做了介入检查,可惜最后因为经济、器官来源等因素,小姑娘没能接受移植出院。后来刘医生辗转听到了姑娘去世的信息。“当时心里很难过,一直希望为事业做点什么。”
因为工作中的感同身受和医生的职业使命感,医护人员一直是奉献大爱志愿者中最积极的人群。无论是无偿献血还是捐献造血干细胞,以及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医务人员都积极响应,成为最踊跃的职业人群。
今年3月26日,仁济医院临床医学院75名师生在副院长郑青的带领下为爱捋袖,其中绝大多数学生曾多次参加无偿献血。
今年8月7日,22岁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小钱在仁济医院血液科完成造血干细胞的采集,这是上海市第5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而这些干细胞,将会给一名刚满周岁的患儿带去新生的希望。
小钱的爱心也感动了仁济医院的医务职工。活动现场,近百位仁济医院青年医护人员当场填表、采样,志愿加入中华骨髓库捐献者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