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深圳医院:建设高质量高水平威斯尼斯人高效能区域医学中心
今天,是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北大深圳医院)门诊开业24周年的日子。
24岁正青春!在深圳的公立医院中,北大深圳医院是“少壮派”,也是“改革派”。莲花山下,这家开创深圳院校合作办医先河的医院,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改革创新的基因。
24年来,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以“患者满意,员工幸福”为宗旨,以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和品牌优势学科建设为目标,以应用前沿技术实现换道超车为战术,以智慧医院建设为抓手,医院不断深化“一体两翼”的改革,建设高质量高水平高效能区域医学中心,成为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国家试点单位、广东省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示范医院,走出了一条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
“一体两翼”
改革升级迭代医院高速发展
“一体两翼”的改革是医院一以贯之的发展战略。
24年来,医院三任领导班子始终紧跟贴近人民生命健康需求、紧跟深圳城市创新步伐、呼应医改新时代政策导向,不断升级迭代这一改革。从1.0版到2.0版再到3.0版,“医疗”是不变的主体, “两翼”则根据医院发展的不同阶段,赋予了不同的内涵:
——1999-2010年,建院初期,医院以“健康产业”和“后勤社会化”为两翼,改革1.0版,成为全国示范,实现医院快速发展;
——2011-2015年,稳步发展期,医院以“三甲评审”和“花园式医院”为两翼,改革2.0版,实现内涵及质量双提升;
——从2016年至今,快速提升期,医院以“智慧医院”和“临床研究”为两翼,改革3.0版本,凝练优势,建设广东省高水平医院。
以改革促发展!近年来医院对标国际国内顶尖医院和学科,医教研管防全面协同发展,补短板,强特色,提水平,增效能,快速发展成了区域医疗中心。
学科不断做强做大,诊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现代医院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入选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国家试点单位、广东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从一家单体医院发展形成了“一院多区双门诊”的发展新格局。
2019年7月12日,广东省公布了第三批8家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名单,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实力上榜。以此为契机,经过4年的建设,医院发展再上新台阶,在全省高水平医院中期考评中获评“A”级,在建高地7家医院中排名第1。
“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被业界喻为公立医院“国考”,每年从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和满意度评价四个维度对医院进行考核,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北大深圳医院已连续4年在“国考”中进入全国百强,位列A+等级,并在2021年度排名中升至全国第53位、广东省第5位,深圳第1位,其中运营效率维度得分近3年接近满分。
“24年,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有赖于深圳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为医院高起点的定位,引入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以开明的政校合作的方式,建立现代化的医学中心;广东省委省政府启动高水平医院建设项目,为医院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国家卫健委‘国考’四个维度评估体系,为医院发展提供清晰的发展目标和路径。医院历任领导班子,对医院不同的发展阶段,带领全体员工,做到了‘最好的表达’!”陈芸院长深有感触地说。
“登峰填谷”
打造一流学科发展前沿技术
高水平医院、高水平专科就要有看大病的能力。北大深圳医院致力促进前沿技术落地深圳,提高疑难疾病患者和危急重症患者救治能力。
2021年6月,1名晚期胰腺癌患者在北大深圳医院接受TCR-T细胞治疗,1周后肿瘤标志物从极高值开始下降,3个月后肿瘤标志物基本接近正常值,肿瘤体积缩小3/4威斯尼斯人,延长有效生存期15个月。这是黄种人率先采用TCR-T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研究病例。
干细胞和免疫细胞临床研究是当前医疗研究的热点。医院先后在深率先开展了黄种人TCR-T治疗晚期胰腺癌、双靶点CAR-T成功治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难治性红斑狼疮、深圳首例商用CAR-T细胞治疗等技术,至今完成CAR-T治疗血液肿瘤和实体瘤近70例,很多省外患者慕名而来,为恶性肿瘤患者带来新希望。
随着生育政策变化,生育力保护备受关注。在女性生育力保护技术探索上,医院走在最前沿,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生育力保护专委会主委单位。2021年,医院原创的PUSH手术(PUSH: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名称命名),被纳入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子宫腺肌病伴不孕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这是一种根治重度弥漫性子宫腺肌病同时保留女性生育力的手术,2019年至今已经累计为全国300余例患者实施手术。2021年,医院开展了全国首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冻卵+冻卵巢组织”手术,至今已为多名妇科肿瘤患者实施“卵巢冷冻”,保留妇科肿瘤患者生育希望。
心血管外科团队仅通过两个直径几毫米的小孔不需要开胸就完成心脏主动脉瓣膜的置换,手术后一周,患者便康复出院。近年来,北大深圳医院平均每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0多项,在细胞生物治疗技术、肿瘤精准诊断和治疗技术、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医疗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手术技术上不断突破,先后新增直线加速器、达芬奇机器人、PET-CT等大型医疗设备,全力支持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等新技术开展。从2021年至今,已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在泌尿外科、妇产科、胸外科等科室开展300余台手术。
2023年7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科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进入“国家队”,这是医院学科建设新的里程碑。“高水平医院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学科建设!”副院长赵永胜告诉笔者,近年来医院以“登峰填谷”战略科学精准地布局学科建设。根据疾病谱,瞄准国际前沿,立足患者需求,本着差异化特色发展的理念,遴选A-D类登峰学科,给予专项支持,孵育冲击国家级学科的“种子学科”,打造优势品牌学科,促进专科综合实力提升,力争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医疗新高地。
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医院重点打造的妇产生殖医学中心、口腔医学中心、皮肤及整形美容中心、免疫性疾病诊治中心、泌尿及男性生殖中心、分子影像中心6大优势学科(群),全部跻身省市重点学科行列。其中口腔科成为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普通外科、骨科晋升为新一轮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目前,医院除了新获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之外,还有10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11个专科(专项技术)晋升新一轮市级重点学科,先后有21个学科获复旦医院排行榜华南区医院专科声誉榜提名。
“谢谢救了孩子一命”,2023年1月,深圳一名6岁的女童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北大深圳医院,为该院创伤中心团队送上感谢锦旗。原来几个月前,女童不慎意外从21楼窗户高空坠落,导致全身严重创伤,命悬一线。孩子创伤损伤评分高达57分,大于50分死亡率极高,极少存活。创伤多学科团队与死神抢人,创造了生命奇迹,得以逐步回归正常生活。
作为全市急危重症患者转诊和治疗的区域性医疗中心之一,北大深圳医院全力推动创伤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重症孕产妇和重症新生儿五大中心的建设,提高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医院临床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每年为约300万门急诊患者、近10万住院患者提供服务。四级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逐年上升。评判医疗疑难救治能力的重要指标:病例组合指数CMI值持续提升,连续5年位列广东前十,位列深圳前列。
在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上,据副院长易黎介绍,通过实施五大中心建设“全院一张床”、日间手术、ERAS快速康复、MDT诊疗、VTE防治、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一站式救治等医务专项管理,提高效率确保安全。据悉,医院“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等指标连续4年在“国考”中获得满分。在全院三、四级手术占比和数量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下降的同时,平均住院日逐步下降至5.37天,医疗效能大幅提升。
在三年疫情防控期间,医院勇于担当。新冠疫情发生之初,就整建制派出医疗队驰援武汉荆州,带领广东支援湖北荆州监利医疗队24天完成监利市新冠患者“清零”任务。医院不仅承担打疫苗、采核酸等应急任务,还多次派出医疗队员驰援香港、广州、河套等地。 “国十条”政策出台后,更是顶住压力平稳应对重症高峰,累计救治新冠病毒感染门诊患者4万余人次,救治新冠感染住院患者2000余人,展现高水平医院救治能力和责任担当。
“顶天立地”
健全培养体系集聚拔尖人才
人才,是第一竞争力。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我们实施 ‘顶天立地’的战略。”陈芸院长介绍说。
“顶天”就是以“高水平医院”建设为契机,实施“外引两头、力培中间”的人才发展战略。医院引入和培养的“国家医学领军人才”等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从2019年的46人增长至2022年的108人。他们是医院学科发展“领头羊”。
“立地”就是博士生、研究生、规培生的培养。医院承担北医本硕博研究生教学与培养,有26个住院医师规培基地,每年培养各类学生1500多名。他们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
作为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体系中一员,这家医院传承北大医学的品牌和基因。开业初期,北医派出一大批优秀人才驻点支援,帮助医院进行学科建设;近年来医院通过“三名工程”引入了26个国内顶尖团队,其中院士团队9个,14个团队来自北京大学。
在北医“输血”的同时,医院通过登峰人才、实用型临床医学人才、护理后备人才体系,加强不同层次人才的自身“造血”。在人才引进方面,引入了国家级领军人才尹玉新教授和方伟岗教授分别牵头精准医学研究院和临床研究院科研工作;临床上,仅2022年就引进了妇产中心李长忠主任、儿科陈国兵主任、泌尿外科毕良宽主任、核医学科董孟杰主任等多位学科带头人。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2018年至今培养100余名中层干部,以及多名优秀骨干人才。在市卫健委组织的卫生健康菁英人才培养计划中,两年间医院有79名学科带头人、骨干人才、青年医学人才入选,在深圳医院中位列第一。
在“立地”上,副院长曾晖告诉笔者,作为北医体系的成员,北大深圳医院的年轻医生均纳入北医青年医师培养管理中,必须参加并通过北京大学医学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新提拔的中层管理干部都要参加北医管理轮训。教学职称如教授、副教授的评定,需参与北医本科教学一定学时及经过严格考核。
医院承担北医本硕博研究生教学与培养,除了培养大批优秀的临床医学的年轻人才外,更重要的是提升了现有的导师队伍科研、临床、带教的能力。“目前我们的师资队伍超过700人。引进+内培+再提升,形成人才成长的良性循环,这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陈芸院长说。
“基础-临床-转化”一体化
糖尿病目前已成为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干细胞研究深入,论证治疗糖尿病的可能机理,找到一种非依赖性的有效的治疗方式成为患者之需,也成为研究热点。2019年起,北大深圳医院开展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这也是深圳唯一获得国家准入的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经过三年多研究,结果显示干细胞输注后多数受试者能减/停降糖药物,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能有所下降、胰岛素抵抗能有所改善。2022年10月15日,这一研究的中期结果在《世界糖尿病杂志》发表,是我国发布的首个针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结果。
临床研究是北大深圳医院“一体两翼3.0”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翼。“我们鼓励各医疗团队及时总结在临床诊疗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研究探索,直至找到解决方法,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提升诊疗技术,实现临床诊疗与科研的相互促进,最终令患者受益。 ”陈芸院长说。
医学创新对于医学发展意义深远。 依托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2020年以来,北大深圳医院陆续成立临床研究院、精准医学研究院和智慧医院研究院为主体的医学科研创新体系,并围绕疾病方向,建立起了妇产科、泌尿外科、老年医学等12个专科研究所。
为了支撑学科“基础-临床-转化”一体化发展,医院先后搭建了国家级实验室骨科生物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口腔疾病、肿瘤和老年病3个国家临床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6个省级生物医学创新平台,实验室、生物样本库、细胞生物治疗平台、近70个国家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专业组等高水平科研平台,为成果孵化转化奠定基础。
“为了大力推动临床研究,北大深圳医院建立健全专职科研人员体系,为登峰学科配备专职科研人才,建立‘临床找问题、建队列,实验室搞研究、找机制,最后回到临床验证’的闭环,现有包括PI、E类研究人才在内的专职科研人员近百名。” 赵永胜副院长介绍,“在项目上,也建立了‘立项申请、指南征集、项目评审、过程管理、结题答辩’的闭环,真正做到问题来源于临床,又服务于临床。”
据悉,医院每年在临床研究上的投入超过1600万元,在深圳率先构建了基于医院的医疗大数据开发平台及UKB联合开发平台,注册类临床研究数量位居深圳首位。
近五年来,医院国自然立项数逐年攀升,2022年度立项数22项。各类科研经费立项数逐年攀升,2022年突破2亿。多篇高分论文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2022年发表文章最高影响因子为38.1。先后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奖二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和深圳市自然科学奖等多个奖项。2019年至2022年,医院15个学科进入STEM量值100强,其中口腔科2020年排名全国18位。
“数智治理”
“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
智慧医院建设,是医院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管理的高效路径之一。北大深圳医院通过建设智慧管理、智慧医疗和智慧服务“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推动医院实现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转型。
在北大深圳医院,智慧化场景广泛运用。在门诊,患者通过智能手机可以实现在线预约、挂号、预问诊、住院线上结算、在线查看检查检验报告、智能预约停车、院内导航;在检验科,患者的血液样本通过数控轨道几秒钟就可以送到检验室,机器自动分拣和检查,一旦出现延迟“配送”,系统就会自动进行预警和提示;在超声影像科,医院自主研发的“5G智能超声诊断云系统”辅助医生进行快速精准诊断,这套系统对甲状腺恶性肿瘤、深静脉血栓等严重疾病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超过90%;在智慧病房,智能输液系统、智能药柜、配药机器人、非接触式体征采集系统等各种智慧化产品运用随处可见。“信息化让后勤插上智慧翅膀,助力医院实现降本增效,例如后勤BIM可视化系统提高后勤安全和效率,智能化空调监控调控有效助力节能降耗。”副院长冯子毅说。
走进医院门诊办公室,墙上的大屏幕,门诊量、候诊患者量、排队时长等各种实时数据在不断更新,让医护可以及时应对处置。这是“门诊驾驶舱”指挥系统,实时监控着门诊管理10大核心业务运营模块的指标。目前,北大深圳医院已形成管理层级不同的驾驶舱群,包括院长驾驶舱、门诊驾驶舱、医疗质量驾驶舱、护理管理驾驶舱、人力资源管理驾驶舱、智慧检验管理驾驶舱等。通过数智治理,创新管理,助力发展提质增效。
北大深圳医院是深圳市首家通过国家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六级认证及国家医院信息互联互通五级乙等认证的综合医院,2022年成为唯一获广东省卫健委推荐参加国家电子病历七级评审的医院,入围中国智慧医院HIC竞争力排行榜前十强,并获评广东省“智慧医院建设单位”,获“深圳市智慧医院建设奖”“全国智慧医院优秀案例”“全国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在国内医院中,北大深圳医院是智慧医院建设“先行者”,也是标杆医院,先后举办四届中国(深圳)智慧医院高峰论坛,接待参观、交流、学习人员超万人。
2022年,医院成立全国首家医院内设的智慧医院研究院,产学研一体化全面落地。医院建立了总算力5P的图像型超算中心,打造“5G+元脑”的智慧医院综合服务云,为建设“AI+诊疗”,“AI+管理”以及“AI+服务”的区域型智慧医院提供支撑。
在“医信结合”创新发展模式下,医院产出智慧医院建设团体标准和研究文章,并联合30多家创新企业,成立智慧医院协同创新联盟,孵化驾驶舱群、智慧后勤管理平台、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服务平台、智能识别云系统、超声VR教学等30多个医疗创新应用,共同研发了协同急救车、查房车、智能药柜、VR超声虚拟教学、远程超声探头等智慧化产品,成为医信转化的“佼佼者”。
“六位一体”
努力打造大湾区区域医学中心
经过24年的发展,北大医学在深圳播下的种子已长成一棵大树,开始分枝、壮大。规划床位2500张的深圳市新华医院和规划床位800张的深汕医院交由北大深圳医院运营管理,正在紧锣密鼓建设筹备中。北大深圳医院也逐渐形成了多院区、集团式的发展模式。
今天的北大深圳医院,正按照“国际化、差异化、智慧化、精准化”策略思路,对标国际国内顶尖医院和学科,努力打造“六体一体”(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国际化医学科研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培训示范中心、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创新中心、国家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高效率大健康管理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医学中心,力争在“医疗服务高质量、学科建设高水平、医院管理高效能”上,交出更亮眼的答卷,为健康中国和健康深圳建设不断贡献力量。